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警惕长期发热引起的“传单”

发布时间:2019-09-03 10:10:55

  近期,初秋天气转凉,很多孩子又出现了发热的症状,家长认为是“感冒”了,其实不然。

  我院儿科病房在近一个月收治了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他们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发热时间较长,扁桃体“化脓”,颈部变肿大(淋巴结肿大),仔细查体有肝脾肿大,血常规淋巴和单核细胞比例升高,进一步检查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肝功能受损。经过病原学检查,明确EB病毒感染,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给予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后,患儿们体温降至正常,异常体征好转,肝功能较前恢复,治疗效果良好。

  【那么,“传单”,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病程常具自限性。主要临床特征为:不规则发热、咽痛、肝、脾、淋巴结大、外周血液中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受病毒刺激后的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血清中可测得抗EBV的抗体。在青年与成年发生的EBV原发性感染者,约有半数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潜伏期为5-15天,成人一般4-7周。

  孩子血液中抗EB病毒早期抗原IgM抗体阳性,抗EB病毒衣壳抗原IgM抗体阳性,证明孩子近期有EB病毒的感染;同时外周血淋巴细胞明显增多,异型淋巴细胞17%;肝功能化验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增高,说明肝功能已经受累,伴肝脾肿大,进而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原来,传单最早的症状就是高烧(约38.5-40摄氏度,无固定发热),有的小患儿的早期感染反应比较轻,一直没有出现高热,精神状态也很好,为“非典型”的“传单”,家长很容易疏忽大意。

  【延误了病情,会导致什么后果呢?】

  1.呼吸系统

  约30%患者可并发咽部细菌感染,5%左右患者可出现间质性肺炎、肺水肿。

  2.泌尿系统并发症

  部分患者可出现水肿、蛋白尿、尿中管型及血尿素氮增高等类似肾炎的变化,病变多为可逆性。

  3.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并发心肌炎者约占6%,心电图示T波倒置、低平及P-R间期延长。

  4.神经系统并发症

  严重者可出现脑膜炎、脑膜脑炎、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约为1%。

  其它并发症有脾破裂、溶血性贫血、胃肠道出血、腮腺肿大等。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像本例中孩子一样,出院时肝脾肿大已经消失,家长在未来的几年中也应该带孩子定期复查腹部B超,并且在平时生活中注意减少剧烈运动,小心不要用硬物撞击肝脾部位——比起未得过“传单”的孩子,他的肝脾还是脆弱了一些。有的恢复慢的病人,肝脾肿大、硬化能伴随3年之久。

  【我们如何做好预防措施不再感染呢?】

  我院儿科专家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四多——多喝水,多吃饭,多睡觉,多锻炼。把自己的身体锻炼好,抵抗力提高,是阻碍一切有害物质侵袭的大前提。

  2.“传单”的传播途径主要为口腔的密切接触,如身边有“传单”急性期的病人,应及时进行呼吸道隔离,其用过碗筷、水杯等及时煮沸或用漂白粉消毒,避免接触。

  3.本病尚无可靠的预防性疫苗。减毒活疫苗的研制因EB病毒可能的致癌作用而受到限制,近年来在探索化学疫苗的研究上已有进展,但离实际应用尚有待时日。

  4.流行病高发的季节,少去或不去人多的场合,必要时戴口罩做好防护。

  5.身体出现不适(如发热,淋巴肿大,皮疹,咽喉水肿疼痛等)及时就医,不要“自我诊断、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只要大家在生活中多注重卫生,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传单”并不可怕,它的罪魁祸首只是一粒渺小的病毒,我们不要给它任何的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