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院新闻

“身边的榜样 前行的力量”榜样教育主题活动系列报道之十七

不忘初心,无畏前行

发布时间:2020-08-04 09:54:44

  我是来自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许金婷。

  多年来从事医院感染防控相关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拟定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方案、工作计划、工作流程,制定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监督和效果评价。由于管控得当,在全院各科室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我院未发生一次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科的一名工作人员,我认真履行职责,制定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各项制度、流程,组织参加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的培训与考核,督导各重点科室、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等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经过我们的严防死守,时至今日我院没有发生1例医院感染事件。

  2020年4月12日,那天是我今年第一次休班,虽然当时国内疫情已经基本控制,但是因为国际新冠肺炎感染人数持续增加,已经形成蔓延之势,入境人员日渐增多,各机场口岸成为疫情防控的另一主战场,作为中国重要对俄口岸,绥芬河承担着中俄两国旅客返乡通关的艰巨任务,随着绥芬河口岸新冠肺炎输入病例不断增加,“外防输入”的压力日益增大。4月12日上午接到医院通知,我被选派山东省派驻黑龙江绥芬河口岸工作专班去支援边境口岸疫情防控工作。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丝毫没有犹豫就出发了,虽然我不知道绥芬河疫情已经告急到什么程度,但是作为一名院感人,对病毒的理解是最客观的,不会过度恐惧,相信自己做好个人防护,冲锋在前也不惧感染。4月12日晚上,我到达牡丹江,第二天,医疗组全体成员了解了工作任务,梳理了入境隔离人员接送过程中的防护要点,制定防护用品的穿脱流程,练习并熟练掌握防护服的穿脱。根据工作安排,我与同事负责与隔离点负责人进行移交手续并在名单上签字、核实接送山东人员身份、查看健康码,专车将老乡们送至指定机场、乘坐指定航班归鲁。我们每日与隔离人员进行健康状况和其他的信息确认,解答他们的各自疑问,关注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并为他们解决健康码申请、机票购买等问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4月14日,我第一次到绥芬河执行任务,早上7点我们就出发了,历时近3个小时到达第一个隔离点。在路上,我隔着护目镜好奇的打量着四周,公路两边的高楼林立可以想象昔日这个城市的繁华,当时的绥芬河街道上冷冷清清,几乎没有行人,偶尔看见一个快递小哥忙碌的身影。要进隔离点了,莫名有些紧张,这个隔离点四周被一人高的隔离柱围着,外面有特警把守,也不知道里面什么情况。但是想着里面有6位山东老乡正焦急的等待着我,我立即与绥芬河指挥部的姚科长进行联系,不一会隔离柱拉开一人可以进的缝隙,我大步走进隔离点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您好,我是山东省政府派驻绥芬河工作专班的许金婷,请问你是某某吗,您说一下身份证后四位,您的健康码和解除隔离证明出示给我看一下,好了,现在请上车,现在我们送您回家”。

  有时候时间很紧迫,因为有一百多位山东籍入境人员,分散在绥芬河、东宁市、穆棱市等5个地区30多个隔离点和医院。他们解除隔离的时间各不相同,我们需要统筹好时间,一旦解除隔离就要及时把人接出来,还要尽量减少他们在机场的等待时间。其中有一天我们接送了29人,往返于3个城市6个隔离点,等送走最后一批老乡已经晚上8点多了,这天我穿了11个小时的防护服,在机场指定位置按照流程脱掉防护服,虽然室外温度是零下几度,但是我已浑身湿透,被风一吹,冷衣服贴在身上,说不出的酸爽。虽然条件很苦,任务繁重,但是想到一位位老乡登上了回家的航班,团圆了一个个家庭,这些汗水都是值得的。我们“点对点”周到而细致的服务受到入境老乡的称赞,有一位山东的刘大哥在解除集中隔离返鲁时,向全体工作人员赠送“隔离不隔爱,疫情送温暖”的锦旗。

  在牡丹江东方明珠大酒店交接接触隔离的山东老乡时,我发现好几位山东老乡佩戴的口罩还是是棉布的口罩,起不到防护感染的作用。一问才知道她们在俄罗斯根本买不到口罩,这些棉布口罩还是出国前从国内戴出去的。一下飞机就被隔离了,根本没有机会去购买口罩。我赶紧为她们送上了新的口罩并现场教会了老乡们如何正确佩戴口罩,细细叮嘱她们一路上注意防护,不要摘掉口罩,保护好自己。“感谢山东政府,感谢工作专班,你们辛苦了”,“我为自己是山东人而感到自豪,看见你们就看到了希望”。在去机场的路上,一位年轻的女留学生对我说道:“姐姐,你们工作组还需要人吗?我也想留下来帮你们干点力所能及的活,我也想像你们一样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谢谢你,不过我们这个工作还是有一定危险性的,需要专业的医务人员来干,你还是安心的回家吧”。我认真而又热心的工作,不惧风险,克服困难,赢得是各位归国老乡的支持和赞扬。

  我只不过是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而已,换成别人也是一样。有一天我和我的同事、重症医学科的主治医师、援鄂归来的英雄闫冉聊天,提到了我的焦虑和不安。他像一位大哥哥一样跟我谈心:“其实说起来,一个人并没有天生的义务和责任去帮助谁、拯救谁,于是才有了那句:‘滴水之恩,当涌泉想报’,因为这个一点一滴的好,不是他的义务,不是他必须承担的责任,而是他心里主动愿意做的。你愿意去绥芬河防疫前线,是因为你心里原本就埋着一颗愿意奉献的种子,现在这颗种子已经长大,成为了一种奉献的力量。在这个社会里,这种甘于奉献的精神是最为难能可贵的。”

  这一席话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回想起自己学医的初衷。我是2003年非典那年参加高考的,非典时期白衣天使舍身救人的事迹感动着我,这种精神在我心里埋下了种子。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我选择了学医。我的专业是预防医学(公共卫生),虽然这个专业不像临床医生治病救人轰轰烈烈,但是在传染病肆虐的时候,我们公卫人就要挺身而出,控制好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才能减少发病。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前有各行各业联防联控,后有医护人员救死扶伤,才能取得这场抗疫战争的胜利。

  其实我也是受到了无数像闫冉、张睦友、高志一样的逆行英雄们的感召,追随着他们精神的步伐。是他们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逆行身影让我心里的种子发了芽、生了根、开出了美丽的花。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更要坚守初心,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不畏艰险,砥砺前行。(无私奉献榜样 许金婷)